职教重在授之以“渔”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又到了高考升学季。考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读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好就业?同时,这也是高校毕业季,许多企业最关切的问题是如何招到优秀的人才?作为职业学校,这两个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10年左右,在企业中层从事管理、技术研发的有一大批,年薪30万元左右的有一大批,进行自主创业的又有一大批。这些优秀毕业生,似乎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为什么学生们有这样的成就?对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的体会是,职业教育重在授之以“渔”,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首岗胜任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熟练工,让学生简单重复地动手实践,实现与岗位无缝对接。这种培养模式看起来解决了就业问题,但往往满足不了各方的需求。一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生从事的这种熟练工的岗位,相对于与经过培训的其他劳动力没有竞争力,学生经过一段工作时间后往往可能跳槽,离开原来的企业;二是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希望有优秀的人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企业的效益;三是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许多岗位会消失,许多新岗位会产生,时代发展需要适应新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

  以我在职业院校的实践经验和观察,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3方面入手。

一是强调“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科院校往往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而高职院校往往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线型”人才培养。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应介于复合型与“线型”人才之间,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应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形成对接社会、对接行业、对接岗位的课程体系。

二是注重“训研创”一体化的培养。在对学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把原来的“学中做、做中学、探中学”,延伸到“做中创、探中创”,形成以实训为基础、研发为动力、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是注重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校要利用科研优势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吸引企业将研发中心设在学校。学生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项目研究,了解企业的需求,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题,学生毕业后不少直接输送到企业。同时,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模式。

 

 

 

 

 

 

 


作者: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录入者:付颖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