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纪检监察室> 红旗楷模>>正文内容

廉政楷模 道德典范

从馆藏文物看陈云的廉政观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勤政为民,是陈云廉政观的根本前提

陈云文物是一位伟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一只旧算盘,记录着陈云在灯光下计算各种经济数据;一只公文包,装的是全国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一盏台灯,是陈云在夜间工作的最好见证;一只茶壶和几只茶杯,让人们想起:上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为解决经济困局,陈云4次回家乡调查研究,没有领导陪同,也没有专车等候。陈云一生注重调查研究,他始终坚持“不迎不送,不请不到”的规矩。他到地方调查研究,从来不要党政主要负责人迎来送往,有事才请到他下榻的住所谈工作,不请就不要他们来。他认为,省委书记、省长们应静下心来谋全局、想大事,扑下身子去办实事。穷于应酬,既当不好领导,也对党和人民没有任何益处。

陈云一生之所以能够做到廉洁从政、勤政为民,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939年,陈云指出:要“经常了解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新中国成立前夕,陈云明确指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大家,为大家‘当差’的,是遵循工人、农民和其他人民群众的意见办事的”。改革开放初期,陈云说:“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

“亲民之官,以廉为基。”陈云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当他在市场上了解到女同志买不到发夹,特意要求冶金部调好钢来生产制作。他曾被称为“不管部长”,也就是说,别人不管的小事,他都要管。在陈云看来,为政清廉与为人民服务是辩证统一的:要想为人民当好“差”,就要在政治上保持廉洁作风;而只有保持廉洁的作风,才能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艰苦奋斗,是陈云廉政观的重要保证

陈云曾指出:每个党员,“必须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陈云不仅清醒地认识到艰苦奋斗的长期性,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纪念馆保存着陈云穿过的一些衣服,其中有一件棉坎肩。1946年,他在临江任辽东军区政委时,冬天天寒地冻,手指僵硬,每晚哈哈手后才能起草电文,每次开会都把军大衣裹了一次又一次。军区参谋长十分心疼政委,特意请人缝制了一件棉坎肩,给政委暖暖身子。这件棉坎肩,陈云穿了38年,上面打了32个补丁。陈云在1952年出访苏联、1954年出访越南前夕,分别做了一套藏青色毛料和一套灰色的中山装。这两套服装,他也只在接见外宾时或参加重要活动时才穿。活动一结束,就赶紧收起来。天长日久,有的部位磨损了,就请夫人于若木缝补。实在补不好了,就送店里织补。这两套服装,陈云穿了30多年。他穿的内衣内裤也都是补了又补。他穿的大衣也是两用的: 春秋是夹大衣,到了冬天,就把厚绒衬里用扣子扣上,成了厚大衣。周恩来总理曾经感慨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陈云同志真会过日子,你们应该向他学习。”

纪念馆保存着陈云身边工作人员提供的一日三餐的食谱。粗茶淡饭伴了陈云一生。他幼年家境贫寒,自小就体验到人生的艰辛。入党参加革命尤其在长征途中,经常饱一顿,饥一顿,既要忍饥挨饿,又要带兵打仗。下放江西“蹲点”期间,又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了基层群众生活的艰难。他多次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节约是我们革命建设的法宝,是党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不能在我们手上抛弃、毁掉。”因此在陈云的食谱中只有简单的家常菜。早餐:面包、果酱和豆浆。午餐:一个荤菜、一个素菜、2两米饭。晚餐:一个素菜、一个豆制品、1.5两米饭。难怪陈云的厨师说:“首长一年到头就吃那几样普通的家常菜,我这个技术也提高不了。”

陈云始终强调勤俭节约。在家里,为了节约用水,他指挥工作人员制作了一个简易水斗,这个简易水斗现保存在纪念馆;在中南海家里的水池旁贴着节约用水的字条。在纪念馆还保存着陈云使用过的短到不能再短的铅笔头、挤到不能再挤的牙膏皮。为了节约用纸,陈云总是在旧台历背面写字办公,现在纪念馆还保存着许多他用过的旧台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些日常生活的平常事,彰显了陈云的崇高品德,他的行为操守给党员干部作出了榜样。只有每位党员干部带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遵章守纪,是陈云廉政观的基本途径

任何法律、法规和制度都要落实在行动上。正如陈云所指出:“遵守纪律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上。口头上说遵守纪律是容易的,困难的是在实际行动上真正遵守纪律。所以党观察党员是否遵守纪律,要看他的行动。”纪念馆的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他带头遵章守纪的情况。

纪念馆一楼序厅里停放着一辆红旗牌轿车,这是中央配给陈云的车。陈云明确要求:不准家人搭乘他的车。因此,在纪念馆的库房里,还保存着一辆红旗牌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是于若木外出的交通工具。两辆红旗牌车是陈云遵章守纪的最好见证。纪念馆里保存着一张陈云在医院住院时因打碎台灯灯罩而赔款的收据。本来,医院并没有打算收赔偿费用。但是,陈云说: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医院的规定,我们要遵守。最后做了赔偿。1995年4月10日,陈云同志交了自己一生中最后一次党费,这张收据也保存在纪念馆;还有他在虹桥迎宾馆休养时,缴纳伙食费的收据;等等。这些文物每次展出时,都令观众感到惊叹,人们不敢相信,一位伟人对自己的要求是如此严格。正如陈云的秘书所说:“首长对自己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陈云定下的规定,自己都带头执行。1961年11月上旬,由于受到寒流影响,北京气温陡降。11月10日,周恩来去陈云那里,发现他披着棉被在床上看文件,仍被冻感冒了。周总理于心不忍,马上表示特许这里提前几天供暖,陈云却坚决说道:“11月15日供暖的时间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

陈云同志一生酷爱评弹,工作之余和养病时听听评弹,是他放松疲劳、调节身心的兴趣爱好。在上海、苏州等地听评弹时,陈云坚持买票入场。为了听评弹的新节目,他请人录制了几盘磁带,坚持付了费用才肯接收。他诚恳地对来人说,我当中纪委书记,不能坏了规矩,应当带头遵守党的规矩。

陈云从不收礼。他常说:“很多人送礼是为了有求于我,我若收下,以后决定事情必有偏差。”有一年秋天,各大军区来京汇报军事演习。有两位军区领导到陈云的住所汇报工作,顺便带了两盒葡萄。当他们起身告辞时,陈云让他们把葡萄带走。两位领导一再解释:这不是送礼,只是让首长“尝尝鲜”。在一再劝说下,陈云摘下10个葡萄,微笑着说,这叫“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还得带回去。两位军区领导感佩不已。陈云曾幽默地说:“如果主席、总理给我送礼,我就收,因为他俩没有求我的事儿。”

“言必行,行必果。”党员干部只有带头执行规定,把口号落实在行动上,把承诺兑现在服务上,才能调动全党的积极性,形成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重视教育,是陈云廉政观的必要条件

陈云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也同样重视对子女和身边人员的教育。陈云指出:“希望所有党的高级领导人员,在教育好子女的问题上,给全党带好头。决不允许他们依仗亲属关系,谋权谋利,成为特殊人物。”

陈云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十分严格,要求他们“读好书,做好人”。“文化大革命”期间,陈云被下放到江西“蹲点”。由于厨师生病,陈云长女陈伟力临时到江西为他做了10个月的饭。陈云对女儿说:“你在这里10个月,是为了照顾我,没有给国家做事,就不能拿国家的工资,回去后,要把工资退给单位。”后来,单位还给陈伟力开了一张收据,现在这张收据也保存在纪念馆。

1977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陈云的二女儿陈伟华在郊区教书,知道这一消息时,距离高考不足三个月。年近30的伟华央求父亲为她找个大学老师“辅导一下”,父亲以疑惑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后离去。事后母亲告诉她:你爸说这是“走后门”,要考就凭自己的本事考进大学门。后来,伟华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北师大。

纪念馆还保存着一封陈云写给革命后代陆恺悌的信,在信中,陈云以父兄的口吻叮嘱陆恺悌:“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乡人面前有什么架子或者有越轨违法行为,这是决不允许的。你们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我与你父亲既不是功臣,你们更不是功臣子弟。这一点你们要切记切记。”

“公生明,廉生威。”无论对待自己的子女,还是对身边工作人员,陈云都能保持公正,不偏私。这是值得我们后人永久学习、宣传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清醒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紧迫性,制定了“八项规定”等一系列重要措施,不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创新。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陈云的廉政风范,更为重要的是,在新的形势下,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要从陈云的廉政思想中汲取营养,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者: 录入者:闫梦佳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