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纵横

宁当学生会“兵” 不当班里“官”

宁当学生会“兵” 不当班里“官”

2011年11月25日 浏览量: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佚名

 

   “我不适合,还是把机会留给别人吧!”
    23岁的舒俊是广西某高校学生,已经担任班长一年了。眼看离新一届班干部换届选举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可班上竟然没有一个人报名参加竞选。无奈之下,舒俊多次在班会上动员同学积极参加竞选或向辅导员个别推荐,可一番吆喝得到的却是无人回应。
    舒俊不由得想起一年多前班干部换届时,班里没有一个人竞选,老班长最后不得不作出从上届班干部成员内部进行调整的决定,原任纪检委员的舒俊也由此升任为班长。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舒俊所在的班级。跟舒俊同年级的另一名班长抱怨说,许多同学对班级活动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完全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我感觉当了几年班干部没学到东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跑腿,做不好还被同学‘群起而攻之’。跟风光的学生会干部相比,班干部简直就是‘杨白劳’!”
    认真负责却招来同学不耐烦
    “班长烦不烦啊,大中午的又刷屏!”广西大学大二学生关梅边吃午饭边上网,突然班级QQ群闪烁起来,一阵滴滴滴的提示音惹得她直皱眉,“肯定又是班长发的消息,还发好几遍,晃得人眼晕。”
    就在15分钟前,班长章程接到辅导员老师的电话,说下午的微观经济学调到了晚上。还没顾得上吃饭,他立刻从食堂飞奔回宿舍,打开电脑发出通知。由于担心有的同学中午不上QQ,他又挨个发了一遍飞信。
    章程没想到,这样认真负责招来的却是同学的不耐烦。事实上,班干部这个大学校园里的九品芝麻官权力没多少,要承担的责任却特别多。
    大学不比中学,没有固定的教室,班级的凝聚力主要就靠几个班干部维系,而且大学生大都处于放养状态,“上情下达”几乎全靠班长。学校的、学院的一大堆琐事经常压得班干部喘不过气来。
    “就拿复印资料来说吧,一个班30多号人,全部资料都要的、只要一部分资料的,都得统计清楚,选择复印店要找最便宜的,印完了还得把厚厚一大堆资料扛回来,又是个体力活儿。”章程说。
    初入大学时,章程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大一他还得过学校的三等奖学金。自从大二上学期当上班长以后,学习和处理班级事务发生冲突时,他往往只能选择暂时放下学习,其成绩也因此受到影响。没多久,班上便传出“成绩不好还当什么班长”的风凉话,让他郁闷不已:“他们也不想想我成绩是怎么降下来的,当个班长简直里外不是人!”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大一学生周源,高中三年都担任班长,可谓“久经沙场”。可大一他竞选当上班长后,却发现大学的班长跟高中完全不是一回事儿:高中时学生都习惯被管,班干部在班上说话办事很有威信。可进入大学后,大家的个性和自尊得到充分释放,对于各种形式的管制或束缚非常反感,如果处理得不好,不仅影响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时甚至会造成同学关系的恶化。
    大学班干部的这种尴尬处境,使得年级越高,越没人愿意做这个差事,甚至有个别高年级班级出现“群龙无首”的现象。广西某师范院校的大四学生刘俊说,刚进大学时大家“冲劲”十足,曾一度出现过全班同学轮流上台参与班干部竞选的场面。可到了大三大四后,情况明显不同了,班干部成了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差事,逼得班主任只好指定人选。有时某些班干部职位实在没人愿意当,大家甚至还以“石头剪刀布”或抽签的方式决定由谁担任。
    宁当学生会的“兵”,不当班里的“官”
    虽然想当班干部的大学生越来越少,但每年社团招新时,学生会的摊位前却总是人满为患。据了解,要进入学生会,选拔过程相当复杂:从简历筛选,到一面二面,堪比大公司招聘。 
    “学生会干部>学生会干事>班干部”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同的观点。有人甚至表示,宁当学生会一个“兵”,不当班里一个“官”,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班长才管30多人,院学生会管整个学院,校学生会管整个学校,感觉上就不一样啊!”在桂林上大学的大二学生林燕现在是院学生会的宣传部干事,她觉得学生会舞台更大,更有发挥空间。
    虽然一个班的班长和院学生会一个部的部长“级别”是一样的,可由于院里的大活动都是院学生会策划好了,下达给班长执行,看似上下级的关系还是让很多同学觉得学生会更“高级”。
    当过班干部的王升现任广西某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主席,对这两种“学生官”他都有点儿发言权:从工作内容上看,学生会干部属于中层,上头是老师下面是班干部,工作主要集中在活动策划、制定进度表等宏观事务,班干部身处基层,往往做一些通知动员的琐碎工作;从工作难度上看,学生会基本点对点,把任务下传给班干部,执行起来几乎没啥困难,可班干部是点对面,由于众口难调,要一个个做好动员工作非常“磨人”。
    “此外,由于所处的平台不同,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大不一样。”王升说,在担任院学生会主席期间,他经常策划一些比较大型的活动,不仅见识了很多大人物,而且他待人接物的成熟度和综合协调的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担任班干部时,王升接触的多是同班同学,到学生会以后,院里大小部门的领导他都混了个脸熟。因为工作出色,院里的老师对他“抬爱有加”,这学期他获得了学院唯一一个到北京某知名媒体实习的机会。而且他的师兄告诉他,有了院学生会工作的经历,今后保研时也能增加胜算,这些都是他担任班干部时无法想象的。 
    多种因素让大学班干部不再走俏
    广西大学的辅导员老师张浩在工作中发现,确实存在年级越高越没学生愿意当班干部的现象。他认为,一些学生竞选班干部的出发点就不纯。有的人凡事都从利己的方面考虑,选择做班干部并不是为了服务班级,而是觉得在这个职位上比普通同学更有机会当上党员、获取奖学金。等到大三开始准备考研或是找工作了,感觉再当下去只是浪费时间,对自己没有什么意义时,就提出退岗。
    “‘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样的顺口溜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张浩说,现在校园里的80后、90后大学生被称为Me-Generation(注:我一代)。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都是索取多,付出少,在他们的观念中,权利的取得往往大于义务的付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高校教育也有相当的责任。虽然大学里德育日益受到重视,但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对学生终极价值求索的关怀度仍然很不够,而且教育方法上多采取灌输、说教的方式,与学生的生活几乎无法发生联系。
    广西师范大学网络处的陈艳老师认为,大学生获得锻炼途径的增多,也是班干部不再走俏的重要原因。各类社团、学生会、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等校内组织,都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且很多招聘单位明确规定的“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的条件,使得很多学生不再只是将能力锻炼停留在担任班级学生干部的层面上。
    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蔡其明建议,“班干部职务其实是很好的平台,可以从多方面锻炼自己在公共生活领域中与人沟通和处理矛盾的能力。我想,如果在担任班干部期间是真心想为同学服务,并且能应对好这个职务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那么这样的同学将来踏上社会,也会成为一名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公民。”

    (文中所涉学生均为化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